時間:2016年11月12日(六) 19:00~21:00 地點:向山遊客中心 演出者 節目製作:築文創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人:藍祖蔚 編曲/節目顧問:李奕青 指揮:楊智欽 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中室內合唱團 演唱:萬芳、李建復、許景淳、林文俊、...

地點:向山遊客中心
演出者
節目製作:築文創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製作人:藍祖蔚
編曲/節目顧問:李奕青
指揮:楊智欽
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中室內合唱團
演唱:萬芳、李建復、許景淳、林文俊、林芊君、李若菱
演出曲目
第一章節:原鄉音樂
原住民神話管弦樂組曲 狩獵
第二章節:詩人與歌
01.一條大河
第三章節:鄉土音樂
01.馬車夫之戀
第四章節:電影音樂
01.橄欖樹(取自電影-歡顏)
原住民神話管弦樂組曲 狩獵
- 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 李泰祥
第二章節:詩人與歌
01.一條大河
- 演出:李建復、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羅智成
- 編曲:李奕青
- 演出:萬芳、李建復、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中室內合唱團(混聲三部)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李泰祥
- 編曲:李奕青
- 演出:許景淳、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鐘籬之
- 編曲:李奕青
- 演出:林文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杜十三
- 編曲:李奕青
第三章節:鄉土音樂
01.馬車夫之戀
- 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吐魯番民歌
- 編曲:李泰祥
- 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台灣民謠
- 編曲:李泰祥
- 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台灣民謠
- 編曲:李泰祥
第四章節:電影音樂
01.橄欖樹(取自電影-歡顏)
- 演出:許景淳、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陳平(三毛)
- 演出:林芊君、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李泰祥
- 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演出:林文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中室內合唱團 (男生二部)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李泰祥
- 演出:許景淳、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沈呂白
- 編曲:李奕青
- 演出:萬芳、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李泰祥
- 編曲:李奕青
- 演出: 李奕青、許景淳、林文俊、林芊君、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 作曲:李泰祥
- 作詞:陳平(三毛)
企劃緣由
1824年在維也納,已經失聰的偉大作曲家貝多芬擔任名譽指揮,首演著自己所創作的《第九號交響曲》,直到演奏完的那一刻,他不曾真正聽見自己的音樂。在舞台上猝逝的義大利名家指揮辛諾波里,擁有精神心理學的醫學博士學位和考古學博士學位,更以義大利人的身份職掌代表正統德國音樂的德勒斯登交響樂團,他的音樂理性精準洋溢情感,卻不知道2001年4月20日在德意志歌劇院的演出,是自己人生最後的一晚。
天才的宿命總融雜著許多無奈,還有許多無法言喻的人生考題,試煉著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價值,讓世人得以因著天才的痛苦,感受生命的高貴。
甫過世兩年的國家文藝獎得主作曲家李泰祥,正是這樣一位我們熟知的天才,他才華洋溢,創作無數;他親身煽起炙熱的情扇,用浪漫燃燒愛情,甜蜜、歡愉與之後的失落苦痛,一次次成為他音樂中的養分。他曾為流行歌手寫歌,曾為電影配樂,有著紮實西方古典音樂背景的李泰祥,總是從自己生長的土地去尋找靈感,從作曲家到與病魔纏鬥的生命鬥士,李泰祥始終不曾放棄對於音樂的熱愛,在樂譜與情感當中,實踐著自己的人生。
他代表了時代的記憶,社會的刻痕,他表現了浪漫主義的極致,他用音樂帶給人們信念,他用音樂記錄一個世代的輝煌。在這個世代交替的時刻,我們用李泰祥的音樂為起點出發,重新爬梳他在電影配樂、民歌、原住民音樂以及與文學跨界的美麗音符,透過國家級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真摯演出,再一次感動所有曾經被他音樂與生命感動的樂迷。
曾任:
1991年李於國立藝術學院(現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畢業,師事盧炎老師,游昌發老師,沈錦堂老師。1993年於國防部示範樂隊服役後,在電影和應用音樂領域中,同時奕青也常擔任作曲家父親李泰祥先生,名歌手齊豫和名音樂製作人李泰銘先生的唱片執行製作與編曲的工作。並擔任謝春德導演影響花工作室短片,廣告等特約音樂作曲,和電影導演鄧勇星,陳宏ㄧ等合作廣告短片,如富有禪機的青草茶,與溫馨的遠傳主題曲等,更在1995年中影製片由陳國富導演的『我的美麗與哀愁』配樂獲金馬獎電影配樂提名 之後李有感於在台灣創作上總總的不足與商業限制,在1997年獲文建會藝術家研習獎助金赴美國紐約研習,並參與陳學同現代舞蹈團既藝術中心擔任音樂監製與教學。回國後奕青在 2000年於華山藝文特區和林秀偉老師的太古踏舞蹈團連續十天演出《太陽之舞》,李自此和跨領域劇場結下不解之緣;在這大受好評的作品中,奕青將台灣原住民歌謠,印度冥想式吟唱揉合在的對比氛圍裡,以打擊樂與電子音樂鋪陳情緒與張力。之後便擔任台灣當代劇場吳興國老師的《李爾王》以及《暴風雨》的劇場音樂。
天才的宿命總融雜著許多無奈,還有許多無法言喻的人生考題,試煉著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價值,讓世人得以因著天才的痛苦,感受生命的高貴。
甫過世兩年的國家文藝獎得主作曲家李泰祥,正是這樣一位我們熟知的天才,他才華洋溢,創作無數;他親身煽起炙熱的情扇,用浪漫燃燒愛情,甜蜜、歡愉與之後的失落苦痛,一次次成為他音樂中的養分。他曾為流行歌手寫歌,曾為電影配樂,有著紮實西方古典音樂背景的李泰祥,總是從自己生長的土地去尋找靈感,從作曲家到與病魔纏鬥的生命鬥士,李泰祥始終不曾放棄對於音樂的熱愛,在樂譜與情感當中,實踐著自己的人生。
他代表了時代的記憶,社會的刻痕,他表現了浪漫主義的極致,他用音樂帶給人們信念,他用音樂記錄一個世代的輝煌。在這個世代交替的時刻,我們用李泰祥的音樂為起點出發,重新爬梳他在電影配樂、民歌、原住民音樂以及與文學跨界的美麗音符,透過國家級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真摯演出,再一次感動所有曾經被他音樂與生命感動的樂迷。
製作人及導聆簡介
藍祖蔚曾任:
- 中影公司製片經理
- TVBS、超視和東森電視製作人、新聞部副理
- 2004年廣播金鐘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
- 2015年電視金鐘獎評審團主任委員
- 《自由時報》副總編輯,
- 國立教育電台「藍色電影院」主持人
- 著作:
- 《與電影握手:藍祖蔚的藍色電影夢》
- 《王童七日談》
- 《光影上路》
- 《奧斯卡獎作曲家的故事》
- 《聲與影:20位作曲家談華語電影音樂創作》
- 《日出》
編曲家/節目顧問
李奕青1991年李於國立藝術學院(現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畢業,師事盧炎老師,游昌發老師,沈錦堂老師。1993年於國防部示範樂隊服役後,在電影和應用音樂領域中,同時奕青也常擔任作曲家父親李泰祥先生,名歌手齊豫和名音樂製作人李泰銘先生的唱片執行製作與編曲的工作。並擔任謝春德導演影響花工作室短片,廣告等特約音樂作曲,和電影導演鄧勇星,陳宏ㄧ等合作廣告短片,如富有禪機的青草茶,與溫馨的遠傳主題曲等,更在1995年中影製片由陳國富導演的『我的美麗與哀愁』配樂獲金馬獎電影配樂提名 之後李有感於在台灣創作上總總的不足與商業限制,在1997年獲文建會藝術家研習獎助金赴美國紐約研習,並參與陳學同現代舞蹈團既藝術中心擔任音樂監製與教學。回國後奕青在 2000年於華山藝文特區和林秀偉老師的太古踏舞蹈團連續十天演出《太陽之舞》,李自此和跨領域劇場結下不解之緣;在這大受好評的作品中,奕青將台灣原住民歌謠,印度冥想式吟唱揉合在的對比氛圍裡,以打擊樂與電子音樂鋪陳情緒與張力。之後便擔任台灣當代劇場吳興國老師的《李爾王》以及《暴風雨》的劇場音樂。